我國進出口總值達9809億美元,同比增長23.3%。其中,出口5467億美元,增長27.6%;進口4342億美元,增長18.2%。貿易順差1125億美元。主要特點:
一是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二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一般貿易規模與加工貿易規模各占“半壁江山”。上半年,一般貿易進出口4408億美元,增長28.7%。加工貿易進出口4409億美元,增長17.6%,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21.3%和11.9%。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雙增長,結構不斷優化。
三是與主要伙伴貿易增勢良好。上半年,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額分別為1583億美元、1406億美元和1100億美元,分別增長30.9%、17.4%和14.4%。歐盟仍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美國仍為我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場。日本仍為我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四是出口商品結構繼續優化。“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增幅明顯放緩。機電產品出口增幅有所回落。機電產品出口3102億美元,增長27.1%,回落3.3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平穩增長。其中,紡織品服裝出口735億美元,增長17.2%。鞋類出口120億美元,增長17.2%。
五是民營企業增長快,外資企業占比大。上半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39.1%,占進出口總值比重19.2%。外資企業進出口增長21.3%,占進出口總值比重57.5%。國有企業進出口增長17%,占進出口總值比重23.3%。
上半年,外貿順差達1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3%,增幅比去年全年水平高9個百分點。因此,要積極采取對策,努力緩解順差過大的矛盾。近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 “兩高一資”產品采取取消出口退稅或開征、提高出口關稅等措施,降低部分商品進口關稅,調整和完善加工貿易政策,這些都對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外貿結構,促進貿易平衡起到了積極作用。
另外,今年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4408.8億美元,同比增長17.6%,占同期進出口總額的45%。加工貿易出口2756.9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占同期出口總額的50.4%;加工貿易進口1651.9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占同期進口總額的38%。加工貿易順差1105億美元,同比增長38.7%。上半年加工貿易發展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加工貿易增速減緩,占比下降。上半年,加工貿易進口、出口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8.8和2.4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和出口額也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1和2.6個百分點。
(二)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兩高一資產品加工貿易大幅下降。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出口1251.8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的45.4%,機電產品加工貿易出口2122.1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的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上半年,已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如,鋼坯及粗鍛件、未鍛造的鋁、未鍛造的銅、未鍛造的錫及錫合金、花崗巖石材及制品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84.2%、74.1%、67.4%、58.8%、78.7%。
(三)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占八成以上。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工貿易占全國加工貿易的比重分別為84.2%、10.2%和5.6%。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3713.1億美元,同比增長17.1%;國有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4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民營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247.4億美元,同比增長26.8%。
(四)中西部占比提高,梯度轉移趨勢逐漸顯現。上半年,東部沿海省市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全國加工貿易出口額的97.3%。其中廣東省、江蘇省和上海市占全國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分別為73.5。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占比為2.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改變了中西部加工貿易比重5年保持2.2%不變的格局。山西、陜西、江西等省份加工貿易出口增幅達到68—250%。
(五)出口加工區進出口增勢迅猛,總體發展仍不平衡。上半年,出口加工區進出口額527.7億美元,同比增長35.2%,其中出口321.7億美元,同比增長40.8%。上海松江和江蘇昆山加工區的出口額分別為106.6和85.6億美元,兩個加工區出口額占全國出口加工區出口總額的60%。上海漕河涇、江蘇無錫、蘇州工業園加工區出口額也均超過18億美元,但出口額不足1億美元的加工區有22家,其中7家出口額不到100萬美元。
今年以來,為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抑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出口,減少貿易摩擦,促進貿易平衡,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加工貿易政策進行了適時調整,主要內容有:
(一)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2007年4月5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環保總局聯合頒布了2007年第17號公告,公布了2007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公告對此前公布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進行技術性合并,增補了184個部分已取消出口退稅、但尚未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的10位海關稅號商品。目前,共計有1140個(10位碼)稅號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
(二)發布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經國務院批準,7月23日,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布了2007年第44號公告,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紡織紗線、布匹、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共計1853個十位商品稅號,占海關商品編碼的15%。對列入限制類的商品將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
(三)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為配合國家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較優勢明顯、區域特點鮮明的加工貿易區域發展格局。此次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政策調整,對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實行差別政策:一是東部地區新設立的外貿企業,不予批準限制類商品加工貿易業務;二是中西部地區A類和B類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空轉管理。
另一方面,商務部認定了江西贛州、湖南郴州、湖北武漢等九個城市作為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重點地區,并予授牌,為實現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搭建平臺。
(四)完善加工貿易企業準入管理。為優化加工貿易企業結構,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商務部下發了《關于加強加工貿易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從企業的環保水平、工人最低工資、社會保險、生產設備等幾方面對完善企業準入管理提出了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