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10月22日在重慶召開《2007貿易和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這項報告認為,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比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的任何時段都更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2007貿易和發展報告》說,2003年以來,貿易領域出現了對初級產品的強勁需求。這一積極趨勢使所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改善了外部收支和內部財政平衡,增加了在經濟領域的投資,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從未有過的積極態勢。包括許多最貧窮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將繼續受益于這種強勁需求。
報告說,2003年至2007年,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增加30%,而高度工業化的七國集團國家為10%。2007年,全球發展中國家里只有不到10個國家實際人均收入有所下降。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總體增長的活力源自出口收入的大幅增長。1998年至2006年,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實際出口增長一倍以上,而七國集團增長不足50%。在發展中地區里,東亞和南亞1998年至2006年間出口量增加約160%,增幅最大。其他發展中地區出口量增長則較為緩慢,但貿易條件的改善提升了其出口的購買力。總體而言,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中所占份額從1996年的29%增加到2006年的37%。
但報告同時指出,盡管當前出現了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趨勢,但發達國家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間的生活水平相對差距仍然巨大。1980年,發達國家人均收入高于發展中國家23倍。2007年,這一差距縮小至18倍。需要注意的是,差距的縮小完全歸功于東亞和南亞的快速經濟增長,而在非洲、拉丁美洲、西亞等發展中地區,這一差距絲毫沒有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