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40多年的紡織品、服裝配額體系,一方面保護了發達國家的夕陽產業,另一方面也保護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商。2005年初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將徹底改變業已存在數十年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模式。西方媒體普遍認為,配額取消最有利于中國,其次受益的是印度;歐盟則有望統領高端市場;美國紡織服裝業將受到巨大沖擊;孟加拉國等十幾個嚴重依賴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會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
美國: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市場,約占世界紡織品、服裝進口的三分之一,美國市場一直是世界各國爭奪的焦點。取消配額將加劇對美國市場的競爭。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美國很難與中國競爭。美國產業界擔心,在新的世界格局中,中國等兩三個出口大國將有能力控制世界市場,其他國家都會受到損害。
為減輕配額取消的影響,美國產業采取了相關對策,大型服裝制造商采納了全球策略,包括將低工資工作轉移到墨西哥或中美洲,上述地區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享受零關稅待遇。美國產業界還對政府施加了強大壓力,要求在配額取消后對進口產品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并將在今年總統競選開始后進一步施壓。美國產業還有可能持續提出實施貿易救濟措施的申請。
歐盟:引導高端產品世界潮流
歐盟是世界紡織品、服裝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擁有10萬家公司,總營業額高達1870億歐元,就業人數為250萬。目前歐盟紡織品出口額居世界首位,服裝出口額居世界第二位。
歐盟紡織業在過去的10年中已進行了重組,盡管部分制造商繼續進行大宗生產,但越來越多的制造商轉向生產高技術紡織品、奢侈針織品等高端產品,中國和印度對這些市場的威脅較小。在勞動力成本方面,中國具有優勢,但在研發、創新等方面,歐盟優勢明顯。在工業用和醫用高科技紡織品領域,在高設計含量的優質服裝領域,歐盟領導世界潮流。歐盟上述領域的生產商不僅能夠生存下去,而且能夠從自由化中獲益。
印度:有望成為大贏家
與中國一樣,印度在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后,也有望成為贏家。印度紡織品、服裝出口,會由目前的150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00億美元。為此,印度紡織服裝業計劃明年投資約20億美元擴大產能,以滿足美國、歐盟買家的需求。
但印度也面臨一些問題。印度的勞工法限制了紡織服裝業發展。印度產業界需要擁有足夠大的規模,以滿足買家的需要。但要擴大規模,印度需要更靈活的勞工法。印度另一劣勢是糟糕的基礎設施,這削弱了該國在美國、歐盟等棉制品消費國的競爭力。
盡管有上述許多不利因素,但印度產業界已經做好了競爭準備。應大型制造商的長期要求,印度政府已經統一了大、小公司的稅率。這體現出印度政府解放生產商,促其面向世界市場的決心。
土耳其:占盡地利便宜
土耳其是僅次于中國、歐盟、美國和韓國的世界第五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2003年出口120億美元,占其全部出口額的三分之一,超過75%的產品出口到歐盟市場。土耳其鄰近其最大的市場歐盟,將使土耳其免受配額取消的全面影響。
配額取消后競爭加劇,土耳其小制造商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大型公司受到的影響要小。但土耳其制造商相信,中國無法與土耳其競爭歐洲市場。在歐洲,競爭發生在最敏捷的制造商之間,而非比拼價格。尤其在時尚服裝方面,快速的產品周轉,及時的交付時間至關重要。中國的交付速度,無法與土耳其相比。土耳其貿易部長指出,紡織制造商的主要挑戰并非來自中國,而在于土耳其的投入要素價格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越南:低成本造就后起之秀
紡織服裝業是越南經濟增長的引擎,就業人數達到200萬。越南同時具備低生產成本和高技能水準,被視為全球服裝業中有希望的競爭者。2001年越南對美國出口4900萬美元,2003年則激增至25億美元,同年越南還向歐盟出口6億美元,向日本出口5億美元。
但2005年1月之前,越南無法加入WTO,這給其本應繁榮的服裝業投下陰影。只要越南仍被擋在WTO門外,其進入世界最重要服裝市場的努力就會受到抑制。
孟加拉國:難以適應挑戰
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就業人數約300萬人,服裝和紡織出口超過該國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三。配額取消后,預計美國、歐盟的買家將增加大供應國的訂單,而終止小國的訂單。2001年美國取消嬰兒服裝配額后,在中國強有力的競爭下,孟加拉國對美出口減半。
孟加拉國的主要問題在于其僅生產少量紡織品,其用于服裝出口的絕大多數紡織品依賴進口,再加上效率低下、官員腐敗、基礎設施薄弱、電力供應不足、道路堵塞等等缺陷,使孟加拉國難以適應配額取消的挑戰。
中國:貿易環境尚難確定
西方媒體普遍預計:在這一輪紡織品、服裝生產與貿易格局變化中,最大的贏家是中國。正如其它制造業,中國高效、大規模生產、低成本將為其帶來決定性的競爭力。近些年大量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為中國帶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自從2001年加入WTO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已增長至約占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一些行家預測,中國紡織產品所占的份額將在5年之內翻一番。
中國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長期缺電、缺水及其它重要供應,將限制中國的生產能力。中國缺乏原料,尤其是短缺棉花,也會削弱競爭力。
但中國最大的障礙在于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除了許多貿易伙伴頻頻針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外,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允許其他國家在2008年前,針對其紡、服出口采取臨時配額措施。進口商希望到2005年底,美國和中國之間關于紡織品、服裝的保障措施能夠明朗化。歐盟也發誓要盯住中國,盡管歐委會迄今未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但它同意歐盟產業的部分質疑。歐盟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提出一項針對中國公司的指控,更多的指控還會陸續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