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對外開放工作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際利用外資額年均增長15%,外貿出口年均增長15%,對外經濟合作各項指標年均增長20%。2006年的目標是:實際利用外資額同比增長20%,外貿出口同比增長20%,對外經濟合作各項指標同比增長20%。
2006年對外貿易要在保證規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一是建立“效益導向型”的促進政策。對企業出口產品的技改和研發、商標海外注冊、開拓市場等方面給予扶持。最近,國家正式認定本市為國家級醫藥出口基地,要發揮聚集效應和規模優勢,力爭在短時間內使醫藥出口有較大幅度增長。將出臺《扶持自主出口名牌發展實施意見》,確定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出口規模較大的自主出口品牌,給予重點扶持。二是拓寬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渠道。明年將組織20個國際市場開拓活動,參加國際專業展會。研究制定《開拓國際市場指導意見》,提出開拓市場的目標、方法,明確有關政策。
優化外經業務結構,推進企業向參與資源和能源開發、開展實業投資轉變。目前,本市企業“走出去”愿望日趨強烈,“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要順勢推動,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是大力發展境外直接投資。引導輕工、紡織、服裝、電子機械等制造業企業到六大板塊市場投資建廠,在資源、農業和遠洋漁業等領域探索多種形式的合作,重點推動中海石油在印尼開采石油項目,推動物資集團、國際公司、天士力集團、山華集團等在老撾、俄羅斯、烏克蘭等開展礦產資源、森林開采和農業養植項目。積極推動境外工業園建設,大力扶持埃及蘇伊士經濟區項目和美國商貿工業園加快建設步伐,同時,支持和幫助津南、大港等區縣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培育新的境外企業集群和工業園。二是大力推動境外承包工程項目。鼓勵企業以項目管理總承包等國際通行方式承攬境外工程。強化從上游帶動,促進更多承包工程企業和設備制造企業走出去。重點推動9個合同額超過1000萬美元項目。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用足用好對外承包工程保函風險資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增強走出去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