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 激情-亚洲 欧美 91-亚洲 欧美 成人日韩-青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青青青草影院

津門引資升級進行時
欄目:協會新聞 發布時間:2005-03-07

2004年,天津在吸引外資和內資上都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當年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兩項指標增幅突破50%,分別為56億美元和25億美元;同時,去年累計吸引外地在津投資協議額364.28億元,實際利用內資額238.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5%和112.79%。不難看出,天津經濟步入高速發展軌道時,對外引資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內外引資

加快步伐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入,國際產業、金融資本轉移的速度、規模和形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時,由于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國內各區域間資本、生產要素的流動也日漸頻繁。

自2000年后,國際資本向國內轉移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據商務部統計,2004年1至12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3664家,合同外資金額1534.79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6.3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29%、33.38%和13.32%。各地的統計資料也印證了這一趨勢,2004年北京市合同外資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達到62.2億美元和30.8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92%和43%;上海市合同外資額為1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2.6%,實際利用外資額65.4億美元,增長11.8%;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合同外資金額同比增長40%,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78%。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2004年東北老工業基地吸收外資大幅增長;東部繼續保持主體地位,中部增勢強勁,西部相對增長較弱;東中西差距依然明顯。

天津市商務委主管外資工作的副主任陳黎明指出,按照可比口徑,天津市合同外資從2000年起年均增幅高于全國平均11個百分點。2004年合同外資和資金到位指標位于全國第8位,占全國比重分別由2000年的2.2%和1.9%提高到3.6%和3.9%。從區域范圍看,天津市占環渤海地區合同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比重在不斷提高,合同外資由2000年的14%提高到2004年的23%,近四年是天津市利用外資進展最快的時期。

外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它對本地的經濟總量、進出口、就業以及技術進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地區經濟實力的提升,區域間合作也日益密切,內資的引入成為推動本地經濟的一股新生力量。

天津市政府經濟協作辦公室副主任羅亭介紹,2004年是天津吸引內資實現歷史性突破的一年,進一步增強了天津城市發展的活力。民營經濟在津的投資成為天津經濟發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一批外地民營企業來津落戶,外地民間資本投資迅猛增長,2004年累計引進民營資本到位額123.55億元,占重點項目引資額的62%以上。其中,周邊地區和“長三角”、“珠三角”的來津投資占了較大比重,三個地區之和分別占全市重點項目、投資協議額和到位額的70%以上。

在全國引用外資和內資都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天津內外資的引入表現出與全國一致的趨勢,并且成為環渤海區域內資金重點流入的一個焦點。

引導產業

結構變化

天津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成為中國北方主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較強的工業配套能力,是工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目前引入資金很大部分都圍繞于工業方面,但投向于現代服務業的資金比重正逐步攀升。

天津市商務委副主任陳黎明指出,外資成為天津市產業結構調整重要推動力量。通過在電子、汽車、機械、化工醫藥等領域加大招商力度,這些支柱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增強。天津市近4年來制造業利用外資始終占全市總量的七成左右,2004年電子、汽車、機械、化工四大優勢行業合同外資占全市制造業總量的69%,同比增長78%。電子和汽車產業中,摩托羅拉和豐田汽車產業拉動效應明顯。

2004年天津引進外資的產業結構變化較為明顯,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比例不斷提高,傳統產業中,引資項目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外資高速增長是今年以來的顯著特點”,天津商務委副主任陳黎明這么評價。據了解,2004年高新技術產業合同外資達到17億美元,同比增長160%。中芯國際、飛斯卡爾等高新技術項目的引進填補了天津市在芯片產業發展空白。此外,外商投資在津設立研發中心數量也逐步增加。

天津市經協辦副主任羅亭認為,內資的引入打破了天津市產業發展的固有格局,引入了競爭機制,推動產業整合、重組,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記者了解到,吸引的外地資金的投向主要集中于工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商貿物流業,三項投資之和占重點項目引資到位額的90%以上,其中工業制造業占42.1%,房地產業占28.5%;商貿物流業占19.5%。

據羅亭介紹,2004年,浙江飛躍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京津飛躍國際現代工業城”項目,將在津建立新的生產基地,同時將其研發中心轉移至天津;浙江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銷售額百億元以上的電光源、電器專業市場項目等均已啟動。這些項目不僅帶來了資金,同時也帶來了這些企業的創業發展理念、管理經營模式、市場運作經驗等,這有效推動了天津企業技術進步,同時通過產業聚集效應提升了產業能級。

引資之路

面臨考驗

從各類統計數據看來,引資無論規模或是增長速度都表現出喜人的一面。然而,繁榮的景象通常會掩蓋一些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南開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安虎森教授指出,外資對天津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確實不可否認,但目前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在于,跨國公司的投資戰略已經發生了改變,由過去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土地以及優惠政策等生產要素轉向以占領中國市場為主要目標,安虎森教授強調,“日韓企業在這點上表現得非常明顯”。這決定了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外資的投放方向,內資的流動中也表現出了這樣一種趨勢,企業投資戰略變化必然促成引資新格局。

天津市經協辦副主任羅亭認為,全國各兄弟省市都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競爭日趨激烈,招商引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天津對內引資規模應有待于進一步擴大。從當前引資構成來看,主要還是集中于制造業領域,而服務業引資方面亟待加強,尤其從完善天津市國際貿易功能、現代物流功能、旅游休閑功能、金融服務功能的角度出發,引資領域還有待于進一步拓寬。

運籌帷幄

掌控未來

如何獲取更多的投資并更為有效地利用,這成為引資部門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天津市商務委研究室主任訾唯忠介紹,未來引資過程中將進一步突出利用外商投資的產業導向。通過外資直接彌補本市產業發展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從而提升經濟整體國際競爭力。天津市商務委還將在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基礎上,編制《天津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訾唯忠建議,在引入外資產業取向方面需要進行具體明確,應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有利于支柱產業關鍵技術的升級;二是有利于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的鍛造;三是有利于產業支撐體系的功能完善。但他提醒:“高水平利用外資并不簡單等同于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地利用外資亦不簡單等同于無污染和低消耗,引資必須與天津現實狀況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能脫離現有的經濟基礎。”

天津市經協辦副主任羅亭認為,對內引資要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結合,同時與濱海新區下一步規劃建設相協調。努力實現招商引資從單純滿足資金數量需求、促進增量增長向有利于推進結構優化調整轉變;從單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從單純依靠土地招商,向積極推行“無地招商”、土地集約化招商轉變,實現內涵式、集約化的招商方式。

在對外開放前期以減稅讓利為主的優惠政策在引資方面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外資政策趨向自由化,特別是在國內各地區對外資優惠政策的優惠程度競相攀升的形勢下,這種做法的成本大幅增加,而對資金的吸引力在遞減。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后羅若愚認為,為了積極有效地引進外資,就必須根據跨國公司投資目標的調整而相應調整招商引資的政策。除繼續構造一些優惠政策以外,更重要的是構造一些產業發展的載體和工具。從“辦企業”的競爭到“改善投資環境”的競爭,改善吸引跨國公司的軟環境、硬環境及包括產業鏈、企業群、區域經濟體的企業生態環境,通過外資的引進而帶動產業技術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