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3663.86億元
○全市財政收入725.52億元,實現5年上5個百億臺階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02元
○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884.80億元, 萬元生產總值耗能為1.28噸標準煤,同比下降0.02噸標準煤
○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
○濱海新區龍頭作用更加突出,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將實現1600億元
2005年是天津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年,“十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的實施取得重大進展。一年中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與時俱進,同心同德,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對外開放,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明顯提高,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本市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
全年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經濟運行快速穩定,高增長峰期延長。2005年我市宏觀經濟呈現出平穩快速運行的態勢,運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均明顯增強。據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663.86億元,連續10個季度在14%以上的高增長平臺上穩定運行,當年新增經濟總量552.86億元。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9.42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050.34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504.10億元,增長11.4%。
三次產業全面發展,工業生產繼續領跑,農業呈現良好勢頭。全年農業總產值完成238.11億元,增長4.8%。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31.49萬畝,增長9.2%;糧食產量137.50萬噸,增長9.8%。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全面增長,肉類產量增長6.5%;禽蛋增長5.5%;水產品增長9.1%;牛奶增長12.0%。工業繼續發揮經濟快速增長的引擎作用。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884.80億元,增長17.9%,拉動GDP增長9.1個百分點。工業產銷率突破100%,達到100.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產銷率的提高反映出我市工業企業適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能力不斷增強。重點行業拉動明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業規模繼續擴大,實現工業產值占全市比重達到23.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非金屬礦采選和汽車業均保持了快速增長。
電子信息、汽車、石化、冶金、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及環保等六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合計4851.35億元,增長23.3%,占全市的比重達到71.6%。滿足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型、換代型產品生產快速成長,服務業保持穩步發展。全年批發零售餐飲業增加值增長13.5%,金融保險業增加值增長15.7%。全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41億噸,增長16.7%;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80.1萬國際標準箱,增長25.8%。
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能耗下降,價格平穩,財政收入再上新臺階。全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700億元,達到725.52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9.8%,實現了“十五”期間財政收入5年上5個百億臺階的重大突破。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保持較高增幅。全年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突破700億元,達到760.75億元,增長27.2%。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4.85,比上年大幅提高20.47個點。綜合能耗下降,初步統計全年萬元生產總值耗能為1.28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0.02噸標準煤;萬元工業增加值耗能1.62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0.05噸標準煤。物價水平總體保持了平穩運行的態勢。全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5,比上年回落0.8個點。2005年,本市積極落實國家各項抑制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的政策措施,房地產價格漲幅得以回落。全年房屋銷售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7.5個百分點,其中商品房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5.4個百分點。
“三駕馬車”形成合力,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05年,本市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穩步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16.84億元,增長20.5%。第二產業投資快速增長,投資額比上年增長25.2%。第三產業投資占全市的比重達到60.4%,主要行業投資保持了快速增長,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增長87.8%,房地產業增長23.2%。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本市加快了以“兩路兩港”為重點的現代交通體系的建設步伐。同時,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地鐵一號線已基本建成,快速路西北半環開工建設,一批城市主干道路得到了改造。這進一步提升了天津作為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在本市本輪經濟增長中,居民消費升級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90.06億元,增長13.9%,吃、穿、用商品消費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更加重視自身健康和生活消費的方便快捷,城市居民醫療保健和交通通訊支出保持較快增長。住房需求繼續擴大,全年全市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938.02萬平方米,增長10.7%,實現銷售收入367.56億元,增長39.3%。在本市本輪經濟增長高峰期中,外向型經濟的拉動力度加大。全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533.87億美元,增長27.1%,其中出口274.15億美元,增長31.4%。全年實現貿易順差14.43億美元,為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對內、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進展。2005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09家,增長18.8%;全市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73.23億美元,增長31.0%;實際到位33.29億美元,增長34.6%。在利用外資快速增長的同時,本市利用內資增長迅猛。全年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突破300億元,達到339.93億元,增長42.4%。
就業繼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05年,本市通過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措施,積極引導、支持、組織就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安置就業26.2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4.76萬人次。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達到454.11億元,增長11.3%;人均勞動報酬23929元,增長13.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39元,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02元,增長10.4%。
金融運行平穩,存貸款增幅高于上年。截至去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090.50億元,增長18.5%。
濱海新區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更加突出。預計全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將實現16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完成工業總產值3996.73億元,增長30.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3.31億元,增長22.6%;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51.00億美元,增長37.6%,增速快于全市6.6個百分點;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金額達到26.46億美元,增長52.1%,增速快于全市17.5個百分點;外貿出口總值184.69億美元,增長34.8%,增速快于全市3.4個百分點。依托港口綜合優勢,本市對腹地的輻射和服務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年天津口岸進出口總值達到819.29億美元,增長20.9%,其中出口446.83億美元,增長16.1%。
2005年本市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服務業發展不夠快,農產品價格回落,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增加了農村居民增收的難度,企業應收賬款增加較多,影響了企業資金周轉。
總的看,2005年本市經濟保持了平穩快速運行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繼續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顯著改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這主要是得益于“三五八十”四大奮斗目標的實現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完成所積蓄能量的不斷釋放,以及本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之后,經濟發展步入了新階段,新的特征不斷顯現,特別是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統一發展戰略,為本市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2005年本市經濟發展的好勢頭,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